9月11日,我校舉行研究生人工智能通識課程教學研討會暨集體備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焦李成院士,北京大學王選計算機研究所彭宇新教授,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李璽教授,南京大學智能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執行院長高陽教授,蘇州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處處長陳一教授,js333國際線路檢測人工智能與計算機學院王士同教授等國內知名專家受邀出席會議,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馬鑫,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長、研究生院院長吳小俊,研究生院副院長潘如如以及各學院人工智能通識課程任課教師等40余人參加研討會。會議由吳小俊主持。
會上,馬鑫向專程與會的專家表示熱烈歡迎,誠懇希望專家們能夠毫無保留分享寶貴的教育教學經驗。他指出,從今年起,面向全體研究生開設人工智能通識課程,是我校在研究生教育層面,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務實之舉。旨在培養研究生人工智能意識與跨界融合能力,使之成為建設教育強國所需的人工智能復合型人才,能夠在各自的領域內引領創新,推動發展。
潘如如詳細介紹了人工智能通識課程開設背景、課程開發情況。各學院應根據學校統一要求,結合本學院研究生的認知特點與學科特色,設計課程講授內容,指定專人(團隊)負責課程講授。
焦李成從方案設計、內容調整等方面闡述。他強調,教學方案應該基于學生想學什么、按不同學科來設計;內容應具前沿性和時代性。
彭宇新指出,人工智能通識課教學,要解決與各自專業協調融入的問題。要與人工智能領域最新的進展結合,開展案例教學。李璽從學生的分類培養、內容分層設計、實踐教學等方面作了詳細介紹。高陽指出,通識課程要做好教學規劃,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類教學,還要研究人工智能如何助力課程教學。陳一提出,要加強文科生的人工智能素養,通過通識課程,使文科生知道AI是什么,懂得如何應用AI。王士同從課程開設必要性、如何開好課等方面介紹了經驗。他強調,應結合學科特點設計課程,這樣的課程才有特色,才會有生命力。
隨后,吳小俊院長組織課程任課教師與專家從課程內容設計、教學內容深度廣度把握、教學方式、人工智能與專業教育結合、教學案例設計、共享數據平臺建設等方面展開了深入討論與交流。
人工智能通識課程是賦能我校研究生教育教學變革的關鍵一環。通過此次研討會與集體備課,與會教師對人工智能通識課程加深了認識,強化了共識。會議的召開將有效推動我校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深化高等教育教學理念,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能力,開創教學改革新局面。

馬 鑫致歡迎辭

吳小俊主持會議

潘如如發言

專家分享經驗

會議現場